预防传染病 健康伴我行
预防传染病
健康伴我行
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会
为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,强化防控意识,确保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,4月17日,我校特地邀请了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的袁满、汪燕两位专家,就传染病防治工作展开培训。
袁满老师首先通过典型案例,凸显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。她进而从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出发,强调学校应全面完善并严格执行“两案九制”传染病防控体系。此体系包括执行晨(午)检制度,强化对传染病症状的监测;关注教职工的健康状况监控;规范化患病学生返校流程,严格把控其隔离期限。袁老师还详尽阐述了流行性感冒、诺如病毒、水痘、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、风疹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、结核病、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定义、传染源、临床表现、潜伏期、传播途径、预防措施、易感人群以及隔离时间等。
传染病预防宣讲
01
流行性感冒
定义: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 【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A(H1N1)pdm09和A(H3N2)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B(Victoria)和B(Yamagata)系。】
潜伏期:数小时-4天。
传播途径:传染性强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
临床主要表现:为高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,上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。幼儿与老年人易发生肺炎。流感样病例:临床表现为发热(腋下体温≥38℃),伴咳嗽或咽痛之一,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。
对症治疗,一般7天左右痊愈。
流行性感冒防控知识
1.晨检要点:测量体温是否发热,询问学生是否有咳嗽、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。
2.患者隔离时间:发病后7天 。流感样病例:退热后48小时且症状完全消失。
3.班级观察时间:班级出现末例病例后,观察7天。
4.消毒方法:开窗通风及消毒。
5.保护易感人群:流感疫苗接种。
02
诺如病毒
定义: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,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。
疑似病例定义:24小时内出现排便≥3次且有性状改变(呈稀水样便)和/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≥2次者。
潜伏期:12-72小时,多在24-48小时。
传染源:患者及隐性感染者。
传播途径:包括人传人、经食物和经水传播,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(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)、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。
临床表现:以轻症为主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为多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
患者通常1~2天即可痊愈。
诺如病毒防控知识
1.晨午检要点:幼托儿童及小学生重点询问有无呕吐,高中、中学生询问有无拉肚子及次数,有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。
2.隔离时间:病人症状消失后72小时;从事保育、食品和制水等重点人员脱岗隔离2周后且实验室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。
3.班级观察时间:班级出现首例病例后观察3天,班级准备呕吐袋。
4.消毒:准备呕吐物应急处置包,厕所随时消毒等。
03
水痘
定义: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潜伏期:10-24天,以14-16天为多见。
传染性:传染性极强,病人是唯一传染源,病后终身免疫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,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。
临床表现: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,其分布呈向心性,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,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。而皮疹数量以躯干最多,其次为头面部,四肢较少,手掌足底更少。
自限性疾病,10天左右自愈。
水痘防控知识
1.晨午检要点:学生是否有发热症状;逐一检查学生头面部、胸、背部是否有斑丘疹、疱疹、结痂疹。
2.隔离时间:医院临床诊断水痘病例,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,理论上不少于发病后14天。
3.班级观察时间:班级出现首例病例后,至少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24天。
4.开窗通风及消毒。
5.保护易感人群:接种疫苗是防控水痘的有效措施,推荐2针次接种。
04
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
定义: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由多种肠道病毒(EV-71、COX A-16、其他肠道病毒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潜伏期:2-10天。
传染源: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
传播途径广泛:粪-口途径、呼吸道飞沫传播、间接接触传播,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。
临床表现: 表现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小疱疹或小溃疡,一般无疼痛瘙痒.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,导致死亡。
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。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。
手足口/疱疹性咽峡炎病防控知识
1.晨午检要点:学生是否有发热症状;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;精神状况。
2.隔离时间: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,一般需2周。
3.班级观察时间:班级出现首例病例后,至少观察10天。
4.消毒、手卫生。
5.保护易感人群:接种手足口疫苗(半岁-5岁以下)。
05
风疹
定义: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潜伏期:14-21天。
传播途径:空气飞沫传播。
临床表现:发热、皮疹、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。
风疹出疹的特点:发热第一天出疹,细点状淡红色斑丘疹,由面部向躯干、四肢蔓延。
风疹防控知识
1.晨午检要点:学生是否有发热症状,体表有无皮疹、耳后及枕部淋巴结是否肿大。
2.隔离时间:体温恢复正常,出疹后5天。
3.班级观察21天。
06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定义: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俗称“红眼病”,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。
潜伏期:4小时-6天,一般24小时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接触传播。
主要临床表现:起病急骤、双眼有剧烈的异物刺激感或烧灼及痒感,畏光流泪、眼部分泌物增多,眼睑浮肿,结膜下出血等。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
1.晨午检要点:观察眼睛是否充血红肿,询问眼睛是否有刺痛感。
2.隔离时间:隔离至症状消失,通常为发病后7天。
3.班级观察7天。
4.注意手卫生等。
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
定义:结核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(简称结核菌)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俗称“痨病”。它可发生在人体除头发、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,80%以上是肺结核(结核病变发生在肺、气管、支气管和胸膜等部位)。
肺结核患者症状:咳嗽、咳痰两周以上,痰中带血丝,午后低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,盗汗等。
传染源:主要是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。病原学阳性包括痰涂片阳性、分子生物学阳性、痰培养阳性。
肺结核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。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方式把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,与之近距离接触的人群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会感染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艾滋病毒感染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、糖尿病患者、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,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。
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
艾滋病是一种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”(AIDS)的译名,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。这种病毒引起人类细胞免疫功能损害、缺陷,导致一系列条件病菌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,病死率极高。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,不耐高温,抵抗力较低,离开人体不易生存。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,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被动地位,导致艾滋病病人抗病能力极度下降。
传播途径:血液途径、母婴垂直传播、性途径。
艾滋病的高危行为
预防手段:
1.不发生婚前性行为;不以任何方式吸毒。
2.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(如必须使用,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) 。
3.不与他人共用针头、针管、纱布、药棉等用具。
4.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、拔牙、穿耳朵眼、纹身、纹眉、针灸或手术。
5.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。
6.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,如牙刷、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。
科普传染病,防患于未然。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,有力提升了我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,为构建平安校园增设了一道坚实的生命健康安全防线。